自然銀是自然產(chǎn)生的銀元素礦物。常含金、汞等。等軸晶系。通常呈不規(guī)則的粒狀、塊狀或樹枝狀集合體。新鮮斷口呈銀白色,表面因氧化而呈灰黑的錆色。具金屬光澤,硬度2.5,延展性強(qiáng)。電和熱的良導(dǎo)體。比重10.1—11.1。
自然銀的名字來源于古代文明社會(huì);成份為銀,也含有少量的金、銅、鉑等。等軸晶系,晶體結(jié)構(gòu)屬銅型。完整的單晶體成立方體和八面體或二者的聚形,但極為少見。一般晶體往往向一個(gè)方向延伸,并發(fā)生扭轉(zhuǎn)或撓曲。集合體成樹枝狀、不規(guī)則薄片狀、粒狀或塊狀。自然銀的顏色與條痕均為銀白色,通常在空氣或在水中都很穩(wěn)定,但空氣中若含有硫,則會(huì)起化學(xué)作用而變?yōu)榛一蚝谏牧蚧y。金屬光澤。電和熱的最良導(dǎo)體,但當(dāng)Au和其他元素含量增高時(shí),導(dǎo)電性則減弱。硬度2.5,比重10.5,無解理,斷口鋸齒狀。高反射率高延展性。自然銀并不是銀的重要來源,常用的銀主要是由輝銀礦(Argentite)等含銀礦物提煉而來。銀的導(dǎo)電性、導(dǎo)熱性及延展性極佳,常作為貨幣、貴重的裝飾品、照相材料等用途。
理化特性
化學(xué)組成:成分中常含Au、Cu、Hg等;
類別:自然元素-金屬元素-自然銅族
晶系和空間群:等軸晶系,F(xiàn)m3m;
晶胞參數(shù):a0=0.4077nm;
形態(tài):?jiǎn)尉С柿⒎襟w和八面體或兩者的聚形,但極少見。集合體成樹枝狀、不規(guī)則薄片狀、粒狀和塊狀;
顏色:新鮮斷口呈銀白色,但表面往往呈灰黑的錆色;
條痕:銀白色
透明度:不透明
光澤:金屬光澤
硬度:2.5
解理和斷口:無解理,鋸齒狀斷口;
比重:10.5g/cm3(純銀)
其他性質(zhì):(1)不透明(2)為熱與電的良導(dǎo)體(3)延展性佳
成因與產(chǎn)地
熱液成因的自然銀見于一些中低溫?zé)嵋旱V床。呈顯微粒狀分布于鉛鋅熱液礦床的硫化物中。它的富集往往見于所謂Ni-Co-U-Bi-Ag碳酸巖脈礦床,與鈷鎳砷化物、銀的硫鹽礦物、自然鉍、瀝青鈾礦等共生。此外,含有機(jī)質(zhì)的方解石脈內(nèi)常有自然銀的富集,在其成分中往往含汞。外生成因的自然銀見于硫化物礦床氧化帶,其成因類似于外生成因的自然銅。自然界最大的銀塊于1875年在撒克遜尼亞的福萊堡地下300公尺深處發(fā)現(xiàn),重量為5000公斤。智利曾發(fā)現(xiàn)過重1420公斤的片狀自然銀。
重要產(chǎn)地
(1)挪威的Kongsberg
(2)德國(guó)Saxony的Freiberg和Schneeberg礦區(qū)
(3)加拿大Ontario的Cobalt和Keeley礦區(qū);以及BritishColumbia的GreatBearLake地區(qū)
(4)捷克Bohemia的Joachimsthal礦區(qū)
(5)墨西哥Guanajuato和Chihuahua的Batopilas
(6)法國(guó)Alsace的Ste.Marie-aux-Mines
(7)美國(guó)NewJersey的ProspeckPark;Michigan的Keweenaw半島;Massachusetts的Butte和Elkhorn;Colorado的Georgetown,CrestedButte,Creede和Aspen;Idaho的BunkerHill;Arizona的Tombstone,Globe和Bisbee;California的Calico,CerroGordo
(8)意大利MonteNarba
(9)蘇俄西伯利亞
(10)哈薩克的Rudnui和Dhezkazgan
(11)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Salida和Mangani
(12)澳洲NewSouthWales的BrokenHill和Cobar
(13)秘魯?shù)腍uancavelica
(14)玻利維亞Potosi和Oruro
(15)智利Copiapo,Huantaya,Chanarcillo和Chanca
(16)西南非的Tsumeb
主要用途
為銀的來源之一,但并非銀的重要來源。純銀是一種美麗的銀白色的金屬,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,其導(dǎo)電性和傳熱性在所有的金屬中都是最高的。常作為貨幣、貴重的裝飾品、照相材料,用于制合金、銀箔、電路上的接觸點(diǎn)、銀焊劑、蓄電池等用途。在所有金屬中,銀對(duì)自然光線的反射性能最好,因此,銀在制鏡工業(yè)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。另外,銀離子能殺菌,在醫(yī)藥上也有應(yīng)用。我國(guó)內(nèi)蒙古一帶的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,可以長(zhǎng)期放置而不會(huì)變酸。